Skip to content
Menu
Menu

永利紙料實驗室——承傳工藝 燃亮傳統

闊別近40年,永利紙料在黃競時與陳羿辛的重啟下,創新延續手工神香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PUBLISHED

READING TIME

Less than 1 minute Minutes

PUBLISHED

READING TIME

Less than 1 minute Minutes

澳門寺廟遍布各區,在城裡的舊街小巷遊走,清幽温雅的香火味隨時撲鼻而來。自 1900年代初,神香製作已成為澳門文化的一部分, 該傳統手工藝亦於2020年被澳門特區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,與其他手工藝、實踐、藝術、儀式及節慶等一同獲得保育與承傳。      

澳門製香業的全盛時期,香舖多達20間,永利紙料便是其中之一。陳禮於1942 年開設永利紙料,售賣手製傳統元寶蠟燭香,並將手藝傳授給子女。可惜店舖因生意及收地問題,最終於1985 年無奈結業,而陳禮亦於1988年逝世。    

40 年後,永利紙料以全新面貌捲土重來。陳禮的外孫黃競時與女友陳羿辛把創新原素融入這項傳統手藝,將這個歷史悠久的製香品牌重新包裝成永利紙料實驗室。門店於 2021 年 5 月開業, 除了傳統神香,還提供包括定製的手工線香、香塔、盤香塔和香餅等用作舒緩日常壓力的香品。

黃競時表示:「以往大部分澳門人只會用香來供奉神明。但時移世易,現在許多人會用香舒緩壓力。我們亦收到很多客人的反饋,他們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的日子,就是靠我們的線香提高專注力和放鬆身心。」 

傳統的「香」味

Veng Lei's process of making incense sticks
學生於工作坊仔細稱量製作線香的材料/照片:由永利紙料實驗室提供

1900年代初,澳門有許多大面積的廉價土地可供製香廠作曬香用途,特別是內港一帶。此外,澳門與內地關係緊密,神香出口亦相對容易,所以永利紙料開業前,澳門的製香業已在市場佔一席位。 

自1930年代起,澳門的製香業迅速騰飛,年收入高達葡幣250萬元。陳禮當時於下環區開設的永利紙料,生意相當理想。黃競時聽其外婆瞿慧賢說,當時漁民出海前都會先燒香化寶,祈求神靈庇佑航程平安順利, 「到店購買金銀衣紙的人很多,生意非常好。」  

60至70 年代是澳門製香業的顛峰時期。文化大革命(1966-1976) 期間,內地的香廠都被迫停工,當時澳門超過20間的香廠便取而代之,生產神香出口到中國大陸,生意額因此而大幅上升。直到80 年代初,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後,廣州和佛山等城市無論土地、工資或交通成本都比澳門有明顯優勢,製香業的基地亦因此轉回內地。此外,澳門的年輕一代亦開始轉投玩具廠或船廠等其他行業工作,製香業風光不再,許多歷史悠久的香燭舖都相繼結業,永利紙料也未能幸免。 

1993 年於澳門出生的黃競時說:「我外公當時剛滿 80 歲,但因為市場不景氣,家裡都沒人想接手這家店。店舖關閉後,他的所有子女都選擇找其他工作。」

黃競時雖然從來沒接觸過外公,但其外婆會經常與他分享有關外公的故事。 他的外公自幼便學習金銀衣紙及神香製作,永利紙料開業後更與妻子和七名子女一同搬進門店樓上居住,一家人合力經營店舖。  

黃競時希望藉著重塑永利紙料緬懷外公,同時讓這項澳門傳統工藝歷久彌新,「我們花了很多心思鑽研不同年齡層對香味的喜好, 除了常見的檀香外,我們還會加入花和水果等香味,希望可吸引更多年輕客人。」

新派製香師

Kim Chen and Keng Si Wong
陳羿辛(左)與 黃競時(右)不斷推陳出新,務求進一步完善其產品/照片:António Sanmarful

黃競時就讀台南崑山科技大學時開始與陳羿辛約會。兩人於2017年畢業後,陳羿辛到北京電影學院修讀碩士課程,而黃競時則就讀台北藝術大學。一年後,他們都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前往北京,分別從事廣告和電影工作。 

2020年新冠疫情升溫,黃競時於內地完成電影拍攝工作後回澳。由於當時前景不太明朗,他決定留澳發展。因廣告業陷入低迷,陳羿辛不久亦隨黃競時搬到澳門。

一段職業生涯的終結,卻是另一段新旅程的開端。陳羿辛一次收拾房間時無意中發現一張永利的紙錢,便想:「何不把這家老店重開呢?」黃競時亦對這個想法大感興趣,畢竟他小時候曾跟外婆和媽媽學習製香,也聽過外公開店的故事。他的童年充滿著對製香業的回憶。

確立目標後,兩人開始全力鑽研製香,透過《香典》學習香料種類、產地、歷史、香品特性和提取方法等專業知識。黃競時的外婆亦將保存了70年的製香秘方以及行業營運知識傾囊相授,還把舊店的金銀衣紙和香燭,以及電費單、送貨單、商業登記等文件一一傳給他們。  

二人亦須學習合香技術,用不同的香料按不同份量調製出具特定用途,或適用於敏感人士或動物的香品。 製作合香的步驟,首先是把香料與天然黏粉混合,加水攪拌成漿狀,再加入所需香草和香料,攪拌至成合香泥,接著就是把香團搓成香棒、線香、香塔等不形狀,然後待其風乾。  

為了製作合香,他們倆花了一整年時間學習不同草藥的知識。「神香和合香的製作方式基本上是一樣,但製作合香則需要對草藥及花有更深入的知識。」黃競時說。目前二人只專注研究大中華草藥,但希望日後可學習歐洲和東南亞地區的製香配方。

嗅覺遊歷

Veng Lei Laboratory
永利紙料實驗室位於草堆街的門店/照片:由永利紙料實驗室提供

2021 年 5 月,永利紙料實驗室於關前街旁的草堆街華園大廈地下開業。陳羿辛說選址於此的原因是因為風水好,且位於旅客必到的歷史城區。    

「這條街歷史悠久,許多老店仍然售賣人手製造的鞋、工具和紡織品等。我們希望延續傳統精神、重新包裝老字號,這個地點最適合不過。另一關鍵原因就是店舖位於轉角位置,兩邊的行人都可以注意到。」

二人剛接手這間店舖時,店裡擺滿了雀籠和餵飼雀鳥用的雀杯,原來這裡過去是一間雀鳥店。「我們很想保留這些舊物,於是就把它們全部清洗乾淨,用作燈罩和裝飾。」  

他們亦將舊物重用的理念延伸至產品設計上,創作出時尚的木製香架,同時以玻璃樽展示其 20 款線香,以便顧客嘗試各款香味。他們還與本地不同的公司合作,將傳統與創新融合的香氣傳揚開去。

店舖最近便於葡京人H853 戶外活動空間舉辦了一場香氣結合瑜伽和手碟鼓的活動,與Uniplant853植物店合辦蘭花景觀工作坊,以及與啟寶晶石合作推出一系列包含線香和晶石的盲盒。

Veng Lei held a yoga and handpan event at Lisboeta Macau’s H853 outdoor event space
永利紙料實驗室本年6月與 Náv 和 AT Corner 冬隅於葡京人 H853 戶外活動空間,合辦了一場香氣結合瑜伽和手碟鼓的活動/照片:由永利紙料實驗室提供

手工線香的製作步驟繁複費時,但好處是可根據客人的喜好而自由調配香料。「若客人偏好花香,我們可以加入玫瑰等花香作調和。這也是我們店的特別之處,每種香味都是獨一無二的。」陳羿辛說。

黃競時與陳羿辛不斷推陳出新, 研製出具有助眠、減壓和正念等功效的新香品。目前,永利紙料有四款傳統與創新兼備的招牌香味系列,包括沿用沉香和檀香的「古道」、分別以淡雅花果香和鼠尾草茶製作的「野徑」和「綠洲」,以及可按喜好定製,加入如香草或果香調配的「演算法」。   

陳羿辛說:「他不時會有一些新想法, 而我會想方法去實踐。 就像我們大學時期一起拍電影一樣, 他負責寫劇本,我負責設定場景。」  從電影到小說再到他們的自身經歷,身邊的一事一物都可為這對最佳拍檔帶來靈感。     

永利紙料還推出老幼咸宜的手工製香工作坊和手繪版畫工作坊, 教授學生製作專屬的香品,以及設計圖案繪畫於玉扣紙上。「親手完成一件作品往往令人份外有滿足感。我希望藉著工作坊,讓大家更了解我們的店舖,同時亦傳承這項傳統手工藝。 」陳羿辛說。   

著重每個細節,享受每個過程;用心做每件事,以愛回饋前人——這就是永利紙料實驗室的精神。無論生活多忙碌,別忘了燃香一炷,專注當下,獨留歲月靜好。

[Click here to read about how a Macao Intangible Heritage burns brighter than ever at Veng Lei Laboratory]

欲知更多永利紙料實驗室的詳情,可到訪澳門草堆街26號華園大廈地下的店舖,或關注其 InstagramFacebook專頁。 

Send this to a friend